English

一位牙科医生的情操

1998-03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丁炳昌 我有话说

一个偏瘫病人的家属,至今提起杨维信医生仍心情激动。那是一年多前的事了,那位偏瘫病人提出要镶牙,家属很为难。消息传到了杨医生的耳朵里,他二话不说,上门服务。做模型、试戴,来回跑了好几次,终于使患者戴上了满意的假牙。

诸如此类的事情,在杨维信的行医生涯中,实在是举不胜举。

还在孩提时代,有一件事对杨维新来说可谓铭心刻骨:他吃饭时不小心嚼上了一粒小石子,顿时疼得在地上打滚。江湖郎中不问青红皂白,把好牙拔掉了,坏牙还留着。从此,他暗暗立下志愿,将来要当个牙医,为千千万万牙痛患者解除痛苦。

七十年代初,风华正茂的杨维信,在别人停课闹革命的时候,离开河北老家,投到齐齐哈尔一位牙科老教授的门下。这位弟子心灵手巧,加上刻苦钻研,很快把老教授的“绝活”学到了手,从而圆了他想当牙科医生的梦。

十年前,他听说海南缺牙科大夫,只身到三亚开了个牙科诊所,两年后,又把诊所迁到了海口。创业之初,他集医生、护士、杂工于一身。由于他的“活”过硬,为人厚道,一传十,十传百,门庭若市。中餐往往是两只面包加一杯开水就打发了,九点以后吃晚饭是常有的事。牙科医生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作口腔操作,手中的高速转头每分钟30万转,稍有疏忽,就会碰伤患者的其它部位。“有时一个姿势要坚持一两个小时,精神不能开半点小差,一天下来往往连说话的力气也没了,但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,实在不忍心把他们打发走。”杨维信说。当时的三亚市委书记、现任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的刘名启在维信牙科创业十周年之际,专门为其题了八个大字:妙手良医,誉满琼岛。

有位女士在国外留学期间,两颗门牙破损,先后在德国、瑞士、法国、英国等国家修复,每次最多使用一个月便脱落。回国后,慕名找到维信牙科,经杨医生一次修复,使用两年完好如初。

1995年,有一位琼崖纵队的老战士来维信牙科就诊,说起几十名年愈古稀的老战友,如今牙齿脱落,咀嚼困难,苦不堪言。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就在那年“七一”前夕,杨维信组织了一支由教授、医务人员组成的义务小分队,前往海口市白坡里干休所,为60多位琼崖纵队老战士义诊。经逐个精心治疗,分别作了洁牙、治牙、补牙、镶牙等处理,使这些老人提高了咀嚼功能,增进了身体健康。杨维信还告诉这些老战士,这项免费治疗不是一次性的,而是终生服务。两年多来他说到做到,一丝不苟。

杨维信的古道热肠,也延伸到了公益事业方面。这几年,他用于救灾、扶贫、助学的捐款达几十万元。至于对劳模、教师、军人、残疾人的优惠服务和经常性的义诊活动,就无法计算了。今年元月维信创业十周年,不搞任何庆典,拿出6万元在全市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